日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访客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动态>>详细页面
书法回购可跑赢通胀?
作者: 发表时间:2011/2/25 8:29:18
新闻内容:
    现在买一幅书法作品,一年以后出售方承诺加价6%回购,在CPI持续高企、银行存款负利率的大背景下,此举是否意味着艺术品抗通通胀已被摆上台面?近日在豫园华宝楼举办的宣家鑫书法展,成为艺术品贷款及回购的“吃螃蟹者”

  三年内加价回购日前,上海豫园商城华宝楼艺术馆推出了“书画银行”这一全新概念,即买幅书法作品,可向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申请贷款,且出售机构保证所有售出的作品均可在三年内加价回购,加价幅度分别为一年6%、两年12%、三年18%。这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第一遭。这一举措引起了收藏圈内人士和艺术家及市场的强烈反响。据悉,首次推出的50幅书法作品两个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据了解,本次推出的可回购的50幅书法作品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的作品,每年加价6%并不算高,但比同期银行存款利息要高出许多,更有很大把握跑赢通胀。记者注意到,宣家鑫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价位为2万元、5万元、10万元,以10万元作品为例,购买后第二年度回购价格在10万元基础上上浮6%,为10.6万元,之后两年分别以12%和18%的利率来回购,即11.2万元和11.8万元。

  不少前来购买作品的投资者表示,外面的艺术品很多,但能加价回购的还是独此一家。就当存进了银行,每年加价6%也很合算。

  华宝楼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推出这一回购举措,是在认真、长期地考察了艺术家作品的品质之后决定的,将来也并不是所有艺术家搞展出都有回购举措。宣家鑫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副主席之一,艺术前途不可限量,作品升值空间巨大,所以敢于推出贷款和回购措施,相信更多的买家看重的是宣家鑫作品的长期升值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年6%的收益。

  宣家鑫本人也表示,回购举措是很大的成功因素,说明现今的艺术机构能从收藏者的心理出发,给市场注入更多新的营销理念,艺术家的思维也不应该完全局限在个人小天地里,艺术、金融、企业完全有可能结合。中国艺术品市场空间极其广阔,但需要更多创新、跨界的举动。

  发挥资产配置作用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逐年火爆。2010年秋拍大潮落幕,亿元拍品频出,天价买家层出不穷。随着“天价”的标准越来越高,艺术品金融化的初级形式将逐渐增多。过去,收藏者通常只将收藏作为一种个人爱好。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将艺术品视为回报丰厚的金融产品。

  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指出:“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的习惯,其中,艺术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这意味着,整个高收入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财产1%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16万亿元中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投资艺术品的。”

  事实上,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历史,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这些艺术银行服务项目包括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专业的金融手段。藏家将艺术藏品保单交由银行保管,就可以以艺术品为担保从银行领取资金,作为其他类型投资的杠杆,同时,藏家还可以将藏品“租借”给银行举办展览等,获取额外的收入,艺术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利益实现双赢。

  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也曾表示:“收藏本身就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因为艺术品价格是经济增长的函数,艺术品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断增值。此外,艺术品还是一种资产配置的工具。梅·摩指数的联合出版人摩西(Moses)的研究也发现,许多并不喜欢艺术品的人之所以在股票投资和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相当,甚至在艺术品投资的风险高于股票投资的情况下仍然进行艺术品投资,就是因为艺术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相关性非常低。因此,艺术品可以发挥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